不銹鋼U型管內部發現氧化物怎么清理?
首先要知道不銹鋼U型管內部氧化物的產生主要源于高溫加工?和?環境腐蝕?雙重作用。在焊接、熱處理等工藝中,高溫(>400℃)會促使鉻(Cr)與氧反應生成Cr?O?氧化膜,若冷卻速率不均或保護氣體不足,會導致氧化膜不均勻甚至剝落。在含氯離子(如海水、鹽霧)或酸性介質環境中,氧化膜局部破損會引發點蝕,形成FeO、Fe?O?等次生氧化物。2205雙相不銹鋼因含鉬(Mo)和氮(N),其氧化物層雖更致密,但高溫下仍可能因σ相析出導致晶間腐蝕。
清潔技術有三種:
1.酸洗鈍化法?
采用硝酸(20%-30%)與氫氟酸(2%-5%)混合液循環沖洗,可溶解Cr?O?和FeO氧化物層。304材質需控制酸洗時間≤15分鐘,316因含Mo可延長至20分鐘,酸洗后需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殘留酸液。對于U型管彎曲部位,建議采用泵壓循環系統確保酸液全覆蓋,壓力需維持在0.3-0.5MPa。
2.機械清理工藝?
?噴砂處理?:使用80-120目白剛玉磨料,以0.6MPa壓力噴射,可去除厚度>50μm的氧化層,但需控制角度為45°-60°避免管壁減薄。
?內壁刷洗?:針對小管徑(<50mm)U型管,采用尼龍刷配合旋轉清洗機,轉速控制在200-300rpm,刷洗后需用去離子水沖洗至pH值中性。
?3.化學拋光技術?
對精密U型管可采用磷酸(50%)+硫酸(30%)+甘油(20%)拋光液,在60℃下浸泡10分鐘,可形成厚度約0.1μm的鈍化膜,表面粗糙度可降至Ra0.2μm以下。
實際應用中可根據U型管的材質(304/316/2205)、氧化程度及工況選擇組合方案。關鍵控制點包括酸洗濃度、焊接保護氣純度及環境濕度監測。